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4-28 04:24:19
火花收录网-网址导航/收录网站/友情链接/外链发布/自动秒收录/站长联盟 https://www.52ooi.com
作者:主创团·筱恬
疫情的反扑,让全国多地中小学校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神兽们再一次宅家上起了网课。
不可避免的,孩子对着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注定将大大增加。为此,不少家长平添了新的烦恼——手机电脑在娃自己手上,大人又不能时刻盯着。天知道他们除了上课,还会不会顺带干一些“不务正业”的事呢?
最近,浙江杭州有位妈妈就遇到了烦恼。她上初一的女儿对刷短视频上了瘾,整天抱着手机,连作业都没有心思做。她焦虑地表示:“短视频的内容鱼龙混杂,孩子正值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么下去学习成绩肯定要下降,着急啊!”
事实上,这位妈妈所头疼的,绝对不是个例。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杭州多所中学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随便哪个家长群一打听,便会发现大家的担忧和困扰出奇的一致——
“短视频刷多了,孩子容易上瘾,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对我们的劝阻根本不听,一说就吵架。”
“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大数据时代,电子产品的作用越发凸显,我们的孩子几乎不可能脱离手机或电脑。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那些“装机必备”的短视频平台软件里却暗藏着陷阱。一旦处理不当,孩子很容易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可以说,短视频上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大杀手之一!
那个短视频上瘾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年前回趟老家,我发现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身边亲友的孩子,几乎都是人手一个手机。
只见他们娴熟地操作着各类app,一个接一个地刷着短视频,一看就是大半天。
看着那些孩子一脸沉醉的模样,我不禁忧心忡忡。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按理说正是对求知和玩耍最热衷的时候。
他们感兴趣的,应该是书本、户外运动、以及对一切未知领域的探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捧着手机歪倒在沙发上,根本停不下来。
有人说,短视频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鸦片,此话并不夸张。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很多人都中了它的毒,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在上面。
明明立下flag要干正事,却被短视频消耗了生命;说好只玩一会儿,结果刷到欲罢不能,脱离一会儿就魂不守舍。这,或许正是大众的真实写照。
我们成年人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呢?
共青团中央曾联合腾讯,针对13-18岁的青少年开展过一项「用网情况与网络安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的娱乐休闲方式中,游戏的热度已低于短视频和电影/电视节目,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
不可否认,在海量短视频中,不乏优质的内容,但整体而言良莠不齐,依旧充斥着大量网红、低俗、恶意炒作等内容。
这些东西看多了,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甚至亲自参与其中,误入歧途——
有些孩子肆意挥霍着家长的血汗钱,用来打赏主播;
有些小女孩模仿着视频里的模样,浓妆艳抹,在镜头前矫揉造作地扭来扭去;
还有小男孩为了拍出博人眼球的短视频,居然把手伸进洗衣机里,造成右手臂骨折……
其实,孩子对短视频的痴迷,在本质上是一种上瘾行为。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指出,行为上瘾是“个体无法抵挡的一种短期内可解决深刻心理需求,长期而言却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也就是说,尽管明知道这种体验是有害的,人们却依然会深度依恋。
至于短视频上瘾的危害,很多研究均证明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大脑功能萎缩、社交能力退化、反应迟钝外,还会让孩子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成绩倒退,抑郁焦虑的概率大大增加。
事实上,孩子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日复一日中,危害逐渐累积,最终酿成一系列严重后果。
等到我们觉察时,恐怕已为时已晚!
孩子沉迷短视频的背后,是手足无措的家长
英国BBC纪录短片《智能手机:阴暗面》里,曾揭露了很多短视频让青少年儿童上瘾的隐秘套路。
比如无限滚屏功能,让孩子很容易不停刷屏,从而忘了时间。
又比如大数据算法,能够及时分析并追踪到孩子的喜好,同时准确预判接下来他们可能想看什么,从而量身定制、精准投放。
这些设计都颇有心机。于是,手机的一头,是深陷其中的孩子,而另一头,则是心急如焚的家长。
曾在某教育论坛上看过一个妈妈的求助:她的女儿今年初二,每天除了上学,基本上就是在玩手机、刷短视频,目前已经无心学习,整个状态一落千丈。
为此,这位妈妈试过很多办法,没收手机、严厉责骂、苦口婆心讲道理、各种威胁阻挠……可女孩依旧我行我素,甚至看得更加频繁。
这位妈妈非常无奈,也无比困惑。她不知道从前乖巧努力的女儿为什么忽然变成了这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回到从前的模样。
事实上,这位妈妈的经历并非个例。人生情感体验节目《幸福在哪里》中,曾经来过一位母亲。她的孩子同样沉迷短视频,不给看就大发脾气,还会摔门。
面对那个一点就炸的孩子,这位母亲手足无措,不得已只能求助媒体的介入。在主持人的追问下,她坦言,孩子从小由奶奶带大,跟她关系并不融洽。而为了弥补内心的亏欠,她对孩子也特别溺爱。
陪伴的缺失和爱的错位,让这位母亲与她的孩子渐行渐远,最终隔着手机,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实,任何一个结果,此前早已埋下了伏笔。或许正是我们的一念之间,就造成了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
很多人都说:“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可以。”但对于家长们来说,又何尝希望让这一切发生呢?
我们用尽浑身解数,期待孩子能及时止损,但现实却往往总是事与愿违。
不禁想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面对孩子沉迷短视频,家长该怎么做?
不可否认,这一代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络。
而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要完全回避它并不现实。更何况,也有不少短视频是健康、正能量的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对待孩子看短视频的情况,一刀切去制止并不可取。
事实上,要想让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出力。
不久前,国家网信办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国家层面的规范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家庭层面的正确引导其实同样至关重要。
此前,曾发生多起青少年儿童因玩手机被家长制止而跳楼自杀的悲剧,叫人看得无比唏嘘。
其实,面对孩子短视频上瘾问题,堵不如疏。一味粗暴地没收手机、责骂孩子,只会把他们推向更加逆反的深渊。
有研究表明:“在稳定的家庭中,孩子沉迷手机的风险就越低;相反,家庭越动荡,比如父母离婚、单亲家庭、家庭气氛压抑,都会加剧孩子对游戏的上瘾程度。”
唯有爱、陪伴和沟通到位了,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