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墓地取名“袁陵”,全国反对,徐世昌改一字完美解决

2022-03-08 09:05:02

软推网

前清旧臣、辛亥革命奠基人、中华民国复辟者......袁世凯的一生跨越了封建帝国、共和国、封建帝国三个维度,他本人的功与过,也存在着广泛的争议。

这位时势造就的角色,一生痴迷于权力,却也死于权力。

从推翻帝制到复辟帝制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发展得如火如荼,袁世凯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大清王朝原本计划调动袁世凯所掌握的北洋军对抗革命党,无奈北洋军忠心耿耿,清朝不能直接调动。

自此,袁世凯全面接手了北洋军和朝廷大权。

革命党人看重袁世凯在军队中的威信,遂与他积极联络。

革命党人承诺:如果袁世凯帮助他们推翻清朝统治,便推举其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最终,袁世凯与革命党人达成了一致协定。

在袁世凯的帮助下,清王朝的统治彻底被推翻。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然而临时大总统却并不是袁世凯最终的归宿,他需要去掉临时,成为正式的“大总统”。

1913年10月6日,共和国总统竞选正式拉开帷幕。

参议院、众议院成员先后落座,开始投票选举总统。

两轮投票后,袁世凯和黎元洪的票数均未达到法定投票数。

袁世凯不依不饶,要求众人继续进行选举。

此时众议院的人们认识到:此次袁世凯如果不当选为总统,选举便不会结束。

迫于压力,第三次投票时,议员不得不将票投给袁世凯。

整整14个小时后,袁世凯如愿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的复辟之路,也正式开始……

1915年,经过几年的准备,袁世凯认为复辟帝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12月,袁世凯正式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

此番倒行逆施,袁世凯及封建王朝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揭竿而起,相继发起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段祺瑞十分不满,甚至直接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

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布起义,讨伐袁世凯。

全国随即响应,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护国、护法运动相继爆发,一时之间,袁世凯已经众叛亲离。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在一众骂声中下野,取消帝制。

6月6日,袁世凯忧虑成疾,最终离世,享年57岁。

尽享哀荣

尽管生前骂声不断,离世后的袁世凯,依旧有着极高的地位。

北洋政府经过商讨后一致决定:以《国葬法》中的“特殊葬例”安排袁世凯的葬礼。

那时北洋政府的财政紧缺,却不惜为袁世凯的葬礼花费重金。

北洋政府投入50万元作为袁世凯的丧葬费,同时无偿赠予袁世凯的家人100万元。

在正式下葬前,袁世凯的灵柩需要悬停21天。

段祺瑞等政府德高望重之人需要轮流为袁世凯守灵,由此足可见其“地位”之高。

北洋政府自认袁世凯离世,当举国为其哀悼,遂发布命令:“全国下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学校停课一天,文武官员停止宴会二十七天。”

袁世凯的棺木,北洋政府以价格高昂的阴沉木打造。

他出殡时,仪仗队、乐队伴随在其棺木旁边。

棺木运输采用抬棺的最高礼节:“六十四抬大杠”。

袁世凯棺椁的罩子,以黄云缎为基底,上面绣着精致的五彩龙纹。

政府专门为棺木设置了一张灵床,灵床的前方,正是袁世凯的遗像。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袁世凯从前体面的生活,其下葬后所用的一切物品,人们都按照真实的器具等比放大。

汽车、司机……远远望去,竟然真的如同真人在驾驶汽车一般。

纵使身死,袁世凯依旧没有放弃自己成为皇帝的“迷梦”。

队伍为袁世凯送殡时,走在前方的人双手举着旗子,上面绣着的花纹,正是九五至尊的“龙”。

坟墓的争议

袁世凯的坟墓占地一百四十多亩,其位置也十分讲究。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多年来,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河南省安阳市环上村,为著名的风水宝地。

这样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得到过历史的论证。

伊尹被害,于环上村韬光养晦了三年,最终成为了商王的左膀右臂。

袁世凯的先辈袁绍,亦从此处崛起。

环上村人杰地灵,也是袁世凯心目中的“圣地”。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开始为自己的后事做准备工作。

他花费重金,在安阳市购买了200亩地,计划百年之后在安阳市修建坟墓。

袁世凯向来重视生死之事,为了死后辉煌,他在坟墓建造一事上付出了巨大的精力。

袁世凯专门聘请了德国著名工程师,也正因如此,坟墓的修建,兼具东方与西方特色。

其中西合璧的坟墓,也被后人争相模仿,开创近代坟墓设计的先河。

奢靡一词,已经足够概括袁世凯的坟墓。

坟墓呈南北走向,建筑均按照对称的原则,修建在整个园陵的中轴线上。

在确定袁世凯坟墓的名字时,众人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

丧葬大事,在封建王朝时期颇受重视,葬礼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不同身份人的坟墓有着不同的名称,其中只有皇帝的坟墓才可以被称为“陵”,例如秦始皇陵等。

对成为皇帝一事近乎痴迷的袁世凯,自然不能放过这一良机。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自小便是野心勃勃的人物。

袁世凯初次在众人面前表露称帝愿望时,其他子女犹豫不决,只有袁克定一人全力支持。

尽管袁世凯儿子众多,嫡长子却只有袁克定一人。

如果袁世凯称帝,袁克定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同时也是未来的皇帝。

为了实现自己登基的愿望,袁克定制造了众多阴谋。

袁世凯封建迷信的心理十分严重,袁克定便以此为契机,人为制造事端,引诱袁世凯称帝。

袁克定曾经暗示袁世凯,袁家男子向来短命,只有登基借助帝王之气,才有可能延长寿命。

晚年的袁世凯疾病缠身,更对袁克定的论断深信不疑,心中便埋下了一颗种子。

不久后,袁世凯命人安排了一棵酷似神龙的紫藤树,将其放置在袁家祖坟周边。

不知其中缘由的袁世凯误以为此乃上天指引,坚定了称帝的信心。

如果说逆天改命、制造祥瑞只是袁克定的暗示,那伪造报纸便成为了袁克定施展抱负的明示。

袁克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印刷民国流行报纸《顺天时报》。

报纸上刊登的,更是日本等西方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的虚假消息。

得知此消息的袁世凯信心满满,有了众多强大国家的“支持”,自己的称帝计划也能够顺利推行。

天时地利人和,袁世凯似乎已经满足了登基的所有条件。

在袁克定等人的努力下,袁世凯终于恢复了帝制。

然而袁世凯与袁克定低估了众人对封建王朝的反抗意识,也高估了西方列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

袁世凯被众人讨伐时,曾经做出协助承诺的西方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无一出手。

国内斗争激烈,国际无人伸出援手,袁世凯下台已成必然。

日思夜想的强大帝国在几个月后便幻化为泡影,袁世凯本人也在不久后撒手人寰,所有的一切,或许也是倒行逆施的代价。

袁世凯下葬后,袁克定再次表现出了自己的野心。

他始终强调:尽管袁世凯创造的帝国已经消失,但众人都无法否认袁世凯曾经是皇帝的事实。

袁克定希望将自己父亲的坟墓取名为“袁陵”,以此彰显其崇高的身份。

袁克定的要求一经发表,瞬间在全国引起一股反对风潮。

民国时期重视去封建化,而今“袁陵”重出江湖,实际上却是另外一种历史的倒退。

群众谩骂者甚多,袁克定却一意孤行,坚持将袁世凯的坟墓称为“袁陵”。

北洋政府十分无奈,只能找到官员徐世昌帮忙。

袁世凯的坟墓,既不能出现“陵”字,同时需要彰显其尊贵的身份,徐世昌深思熟虑,有了绝妙的想法。

《说文解字》中曾经说:“林”与“陵”可以相互替换。

而“林”,却无封建皇帝之陵墓的意思。

许世昌同袁克定讲述了“林”与“陵”的故事,袁克定思索片刻,十分满意。

在他看来,“陵”虽有皇陵之意,却不免落于俗套。

以“林”代替“陵”,不仅可以保存原始的至高无上之意,用词也颇为新颖,让人眼前一亮。

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的坟墓中不再出现“陵”字,便解决了“封建残余”的问题。

“袁林”横空出世,有效地解决了袁克定与人民的矛盾,人民与北洋政府的矛盾,实为皆大欢喜。

徐世昌改动一字完美解决,避免了更大的斗争,于北洋政府而言,更是求之不得。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优拓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