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号:“全民理财时代”或将来临...

2022-02-02 12:31:02

快猫视频

2021年很多变化正在发生,仅在居民投资理财领域则出现三大变化。

1、楼市面临全面调控,稳房价、稳地价,房产投资稳赚不赔的神话将被打破。

2、理财领域刚性兑付被全面打破,未来,任何理财都存在“亏”的风险。

3、市场利率越来越低,“躺着赚钱”模式一去不复返。

我们知道,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而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0%。

随着楼市调控全面深化,房产投资稳赚不赔的神话将被打破,居民的理财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房产占比将逐渐降低,股票、基金等金融资产占比将不断提高。

2021年楼市政策发生重要变化: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建立、二手房指导价制度开始建立、学区房“新政”等,楼市正慢慢剥离投资的属性,正向居住属性回归。

最新的新闻是,深圳土地出让的规则出现了新的调整,在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中要求地块溢价率上限统一由45%调整为15%、本批次用地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限价在原限价基础上下调也3%-9.2%不等。

这意味着楼市调控在稳房价的同时,也侧重稳地价。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调整给市场传递了这样一个预期:楼市调控越来越严,房产投资赚钱效应在降低。

当“炒房时代”结束,居民理财资金肯定会更多地配置金融资产来获得新收益,比如银行理财、基金、股票等。不过有两大变化值得注意:

一、市场利率正在持续走低。纸币时代利率长期看会不断走低,最后在低位运行是必然。

下面是美国的长期利率走势图,一直是在走低的过程

欧元区的利率也是在走低

我国国内的利率水平最近几年也是在走低

市场利率走低意味着固定收益类收益率在降低,因为固收类理财底层资产就是债券,利率走低理财收益率也会降低。想想余额宝吧,最高时可能达到7%,现在在2%左右。

二、更为重要的是利率走低之下,理财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比如你把10万钱交给机构理财,最后本金遭受损失时机构不会给你兜底。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21年上半年):

1、截至2021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0.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18%,同比增长51.06%。2、2021年6月底,全市场存续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51只,存续余额达到7.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4%。

最新监管文件下发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短期或将面临收益下滑、规模下降等问题。

可以看出,理财市场(不含银行存款)正全面回归“代客理财”的本质。也就是我们买理财产品本质上是让机构代替我们理财,客户要自担盈亏,机构不会兜底,不会承诺收益,也不会承诺保本。

也就意味着:

1、固收类理财收益降低,投资人不能规避(不存在刚兑);

2、投资人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才能博取更高收益,“躺着赚钱”模式一去不复返

会发生什么?

我们居民整体的风险偏好略低,热衷于投资房产等“低风险高收益”买卖,而不热衷于高风险的股市。楼市全面管控后资金会进入理财市场,但主要会是买入固收类理财。

数据显示:

1、2021年6月底,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个人投资者达到6114.09万人,较年初增加1965.99万人。2、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04%,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8.18%。

从中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银行理财市场,而这些投资主要买的就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当然这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并不是真的保本保收益,只是有一个业绩基准(收益率)以及中低风险。

越来越多的人从房产转向理财市场,表明“全民理财时代”或将来临。即你的钱不只是在楼市或银行存款等“保本”市场,而是慢慢转向银行理财子公司、基金、保险、券商等“代客理财”市场,这包含余额宝等货币基金。

全民理财时代也是机构时代,居民的资金主要交给机构投资,因为他们有信息、技术、资金优势。

全民理财时代居民在风险偏好会慢慢上升,到那时股市等权益类资产配置将会上升。

正如《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提到的:

下一步,银行理财将以净值化转型为重要突破,探索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线。除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外,渐进式开展权益等资产配置,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配置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优拓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