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2-19 09:55:18
很多人都喜欢看警匪片,崇拜那些打入敌人内部,卧底到犯罪分子身边的孤胆英雄。
英雄们往往带着主角光环,面对危险也能保全自己,无往不胜。
可现实中的卧底生活却艰难得多。
就像一位老刑警宋名扬。
他曾深入北京地下黑帮,卧底大半年,成为道上有名的“宋哥”,帮助警方破获多起大案要案,捣毁盘踞京城已久的贩毒窝点。
他还登上公安部最高领奖台,成为众人眼中的“明星警察”。
但谁也不曾想到,卧底生活却让他成了一个罪人,一个“警察败类”,甚至还进了监狱。
从大神探到罪犯,在刑警宋名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把宋名扬的一生分割开来,那是光明与黑暗的两极。
前半生顺遂无忧,后半生凄惨狼藉。
1963年,宋名扬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因为警察能惩恶,亦能扬善。
高中毕业后,宋名扬去了首钢当一名普通工人,他一度以为自己的警察梦就此破灭了。
谁曾想,峰回路转,他赶上了北京市公安局的社会警察招募。
1983年,宋名扬收到了他20岁的生日礼物,北京市公安局录取通知书。他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正式成为一名警察。
那天他在日记本上激动地写道:“从今天开始,我的人生翻开了光辉的一页,我将为我崇拜的事业去奋斗了。是英雄,是狗熊,走着瞧吧!”
宋名扬从一开始,就准备去做保护人民群众的大英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成了他们分局有名的“拼命三郎”。
抓捕危险罪犯时他会喊“没结婚的往后去,我先冲。”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怕这怕那,你就别干警察。”
他不光有一股年轻人的热血和冲劲儿,还很有头脑,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
队友们说他最能“平地扣烙饼”。别人眼里毫无头绪的案子,到了他手上,没多久就抽丝剥茧捋出头绪来。
优秀的办案能力,加上一身赤诚热血,宋名扬获得了无数荣誉与勋章。
队友尊敬他信任他,领导器重他。
到33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局里最耀眼的明星,十几枚奖章一排排地挂在警服上,让人心生敬意。
所有认识宋名扬的人都认为,他的未来无可限量。
可惜,一场卧底任务,彻底粉碎了宋名扬的英雄梦,让他从天堂跌入深渊。
1990年,宋名扬被上级指派了一个任务,为局里培养线人。
这个任务,很难,也很危险。
当时的北京地下势力鱼龙混杂,普通人难以取信这些做刀口舔血买卖的人。于是,宋名扬把自己扮成同道中人,和他们打成一片。
开豪车,混场子,今天请吃饭,明天去桑拿。
遇到不好搞定的人,就用“道上的规矩”,烫烟头来表决心。
有一次刚接触一个线人,对方怀疑地问他“你不会是马爷吧?”
那时候道上的规矩,管警察叫“马爷”。
几个小流氓把他围在中间,怀疑地看着他。
宋名扬手里正抽着一根香烟,他马上把燃了一半的香烟狠狠按在自己的左小臂上。
钻心的疼让他冷汗都下来了,但心一横,硬是面不改色。
为了让这些瘾君子相信他,他还从兜里掏出刀,在小腿上划了个十字花。
很快,宋名扬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与他们称兄道弟,歃血为盟。代价就是,宋名扬的整条手臂上布满了烟头烫伤,多年过去,看起来仍触目惊心。
做卧底的那些年,不是不疼,不是不苦。但在宋名扬心里,叫苦叫累,就别当警察。
小小的烫伤与他的任务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就算被刀架在脖子上,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就凭着这股不要命的劲儿,宋名扬成功打入了地下势力内部,成了横行于黑白两道的“宋哥”。
成为“大佬级”人物后,宋名扬为局里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报和线索,帮助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
1996年,白宝山持枪打伤哨兵杀死5名警察的恶性案件,让宋名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个贩卖枪支的团伙身上。
摸清这个叫黑子的团伙底细的任务,就落在了宋名扬身上。
为了保证线人的安全,也为了能快速打探这个团伙的消息,他决定亲自打入黑子团伙内部。
在一家娱乐场所内,宋名扬的出现,引起了黑子的怀疑。
看到整个团伙的人都在吸毒,为了不暴露身份,宋名扬只得拿起毒品开始抽。
经过层层考验,宋名扬成为“黑子”团伙的核心成员,为此他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帮助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了这个贩卖枪支的团伙。
这个重大案件的破获,宋名扬功不可没,局里重点表彰了他。
可惜,一枚三等功的勋章,戒不了他因卧底染上的毒瘾。
回忆起当初被迫吸毒的场景,宋名扬说并不像小说中描述得那么美妙。
他说那毒品吸到嘴里一股怪味,别提多难受了。吸完了又晕又恶心,没觉得能让人飘飘欲仙。
他说当时他还很困惑,就这玩意,就能让人上瘾?
很快,他就知道他错了。
有一次,他带队去河北抓一个杀人犯。
夜里他突然觉得浑身难受,像是感冒,浑身骨头哪都疼。
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真的染上毒瘾了。
他向上级请了假,一路拉响警笛疯了似地超速跑到自己一个线人那里拿到毒品,吸上了。
他说那种感觉,就是飘飘欲仙,太舒服了。
可是,这次体验也让他真正地意识到,如果不马上戒毒,他将不再是警察宋名扬了。
他请了假,回到抚顺老家,向家人坦白了他的情况。
为了戒毒,爷爷、叔叔、婶婶和表妹轮流看守他,看到他难受得满地打滚,也不让他碰一下毒品。
8天后,宋名扬的戒断症状减轻缓解,大家都以为戒毒成功了,他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可是重新回到卧底环境,某些情况下,他的心理依赖让他又重新复吸。
一边戒毒,一边吸毒,宋名扬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多次卧底任务。
代价就是,从1996年到2006年,整整10年时间里,宋名扬往返戒毒所100多次。
他也在这100多次戒毒过程中,成了警局的“边缘人”。
有一次,他胃贲门破裂吐血,医院下了3回病危通知书。
他以为换了全身的血,毒就能戒了。
可是,毒品的心理依赖并没那么容易戒掉,新式毒品也没有过去那么好戒。
宋名扬,又一次失败了。
让人心酸的是,宋名扬的家庭,也因为他的工作,分崩离析。
他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首钢工人,性格开朗,温柔贤惠。
但因为宋名扬的工作,他的家门前总会出现奇奇怪怪的东西,半夜还经常有人砸门。
妻子经常半夜哭着给他打电话,他既心疼,又无奈。
在日日夜夜的恐惧忧虑下,宋名扬的妻子患上了精神疾病,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
他的儿子也因为从小缺少关爱,患了自闭症。
有一次儿子哭着质问他:“你除了吸毒,还给我带来了什么?”
这句话宛如刀子,深深地扎进宋名扬的心里。
他躲在卫生间偷偷哭泣,一个好好的家,因为他,就这样毁了。
2001年,因为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分局给他调整到了预审部门。
成为“边缘人”和“吸毒人”的自卑心理,让宋名扬无法像昔日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
曾经的铁血汉子、傲骨英雄,不愿做别人口中“警局败类”,于是宋名扬在2004年选择退休。
宋名扬退休后的生活极其艰难,戒毒花光了家中积蓄,患病的妻子与儿子也需要钱治疗,还有老父老母需要赡养。
他的生活费没有着落,生计问题成了难倒英雄的一道难关。
后来为了生活,宋名扬卖了家里值钱的物件,但警服和奖章,他是一个都舍不得丢掉。
宋名扬退休后,还有一件事是雷打不动的。
那就是每年大年初二,他都要去戒毒所,看公安部的春晚。
在他心里,想象自己站在公安部晚会舞台上,是他最大的奢望与安慰了。
2013年,《冷暖人生》节目组采访了宋名扬,这位被遗忘的英雄也重新走入大众的视野。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做卧底时,他坚定地摇头说,不后悔。
采访时他说:“我希望我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那样带给家人的就是荣耀而不是屈辱了。”
他诚恳地道:“我不配叫警官了,但如果媒体能说一声,我不是警察败类,就够了。”
这些话里,盛满了他身为人民警察的骄傲与酸楚。
宋名扬的故事,让人唏嘘,让人遗憾。
对于宋名扬的遭遇,很难说是非对错,也很难用一两个词来定义他的功勋与失败。
只有那纸写着“因公染毒”的证明,为宋名扬曾经的英勇与热血作证。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43期,《卧底警察宋名扬的黑白人生》,2012-10-24日
2、凤凰卫视,卧底刑警宋名扬因公染毒因贩毒获刑,2013年01月30日
3、电影派,《真实卧底警察:前半生在天堂,后半程在地狱》,2017年8月19日10时27分
4、三联生活周刊李翊《北京一卧底刑警因染毒瘾贩毒获刑妻子精神失常》,2012年10月25日
-END-
作者:恋小暖
责编: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