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1-15 16:56:41
(原标题:融信孙群存:做更懂财务的营销人,为企业创造有质量的现金流)
本报记者方超石英婧北京报道
“房地产行业可能很多基础数据都来自于线下,其大宗商品的属性短期之内很难完成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替代。”
11月12日,“2021(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在北京举办,融信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孙群存在出席“2021中国城市运营与发展峰会”《商业模式变革下的房企营销》圆桌论坛时如此表示道。
孙群存同时表示,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中,营销人不仅需要懂得如何去营销,更要懂得运营与财务。“在环境恶劣的时候你手上的余粮更多,会比别人活得更久,先让自己活得更久,在这个基础上活得更好一点。”
营销数字化不能“舍本逐末”
在孙群存看来,虽然这两年房地产行业“数字化的话题聊得比较多,弄得也比较热闹”,但在他看来,其中“有两个本质的点可能有的企业抓住了,有的企业未必抓得住”。
“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实现高效管理的需求,企业需要基于外部应变、内部管理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孙群存同时表示,从消费者或者客户层面来说,随着目前不同购房群体的迭代,呈现年轻化、线上化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理性,比较、对比越来越多”,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数字化在蓬勃发展”。
孙群存表示,未来无论从营销还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角度而言,数字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如果技术迭代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催生了管理模式的大变革。”
不过他也表示:“这两年的数字化营销和发展,更多还停留在技术和手段层面更多一点。”
在行业变革趋势加快、众房企持续加码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融信集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孙群存分享道,融信集团也在做数字化平台的优化,基本是基于原有系统的基础之上,不断新增一些成本、人事、EHR、BPM,包括总部的管理层面,也包括持续优化主数据的同时,对计划系统、客户管理、销售系统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从内部管理效率角度来说,我们做过统计,应该说一年多以后,整个内部流程提效30%以上是有的。”孙群存同时认为,“从外部来说,卖房子和营销手段也比较多,线上的平台,直播、沉浸式看房,一方面是作为客户通路,另一方面是作为新的售楼阵地,除了传统的售楼处之外丰富营销手段,包括扩大品牌和口碑的传播。”
毋庸置疑,在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的大背景下,房企在品质、客户体验上的塑造更为市场所重视。
“我想强调数字化再怎么发展,房企根上的东西不能忘了。”孙群存强调称,“我们一方面要搭上数字化营销的快捷列车,但是基本的产品运营和打造、客户服务和体验等这些最根上的东西不能丢了,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
深耕“长三角”强化集团竞争优势
除了营销数字化之外,在当下的存量市场争夺战中,融信集团等代表性房企如何落子布局等也颇受外界关注。
相关信息显示,融信集团深化“1+N”布局,持续聚焦高效能城市,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土地储备覆盖全国54个城市,共282个项目,其中82%的土地储备位于一二线城市,在合约销售金额方面,按区域分布,长三角、海峡西岸区域在融信集团的占比分别为71%、11%。
毫无疑问,长三角是房企“兵家必争之地”,那在此情况下,融信集团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融信集团在长三角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孙群存表示,基于现在的深耕,包括一些项目数量、客户数量、业主口碑,以及一些集采和合作方的质量。“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在同样的产品配置和服务下面,可以做到更低的成本。”
孙群存还认为,融信集团“基于这样的深耕,团队的稳定性,包括开发面积的熟练程度,相对来说应该可以做到效率更高,整个项目开发运营,包括企业的周转效率也可以比别人更快一点”。
“真正在长三角能够深耕,品牌站得下去,不仅前端开发效率高、卖得好。”孙群存感叹道,“最终交付到业主手上的产品和服务得过硬,否则就是一锤子买卖,是不可能深耕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区域,“脱颖而出”的融信集团,除了在产品品质、客户服务方面颇为出色外,其在营销端的发力,也备受外界关注。
“房地产行业对资金要求很高,叠加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影响。”孙群存认为,“营销人对财务的理解要更深刻,你得盘盘自己的家底,你的资产负债表,哪些货要出,哪些货以什么样的速度回来,什么样的现金流先抓或者后抓,融资和开发经营端怎么做平衡,这个要求非常高。”
“融信内部强调要有质量的营销,同时要给企业创造有利润的现金流。”孙群存在发言中表示,“要打造强回款的团队,这也是我们能够在长三角持续做下去的原因之一。”
“融信依然会继续在长三角做深耕和长期发展。”孙群存表示,融信集团未来将追求更好的产品服务、内部运营,同时对现金流进行更为高效的统筹和资金管理,“包括从投入端到内部经营端,包括最终交付的业主口碑端全方位的考量”,致力于维护与不断强化融信集团的竞争优势地位。
(编辑:石英婧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