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拓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教育科研、体育健康、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9-06 15:43:01
长春集体照 http://www.chinagroupphoto.com/changchunjitizhao
(原标题:昆明一团支书胶带绑听筒打电话被质疑作秀官方回复来了)
用透明胶带把座机听筒绑在头上,一只手拨号,一只手记录,这是盘龙区龙泉街道兴龙社区团支书范忠明的新“造型”。最近几天,为了通知更多市民接种第二针疫苗,范忠明平均每天要拨打近300个电话。
“为了提高效率,腾出双手,我就想出了这一招。”范忠明说,从6月21日至6月23日,他共打电话通知已接种第一针疫苗的人员836人。
“我们会尽可能及时通知到每一名群众就近接种疫苗。”范忠明说。截至6月24日,盘龙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67037剂,接种739976人,其中442486人完成两针剂接种。
除了电话通知接种以外,共青团盘龙区委还组织青年志愿者900余人次常态化参与疫苗接种现场保障工作。
25日,本报刊登龙泉街道兴龙社区团支书范忠明胶带绑头打电话的图片,照片刊登后,吸引了许多读者关注。随后本报再次联系范忠明,讲述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手机频繁拨号被限制
为什么不用手机打电话?范忠明说:“我们社区办公室共有4台座机,在有座机的情况下,我们都尽量用座机打,手机号码拨号频繁会被冻结。”23日那天,社区有位工作人员的手机号因为拨号频繁,被封号,需要带着身份证去营业厅重新认证。中国移动客服表示,手机号码如果出现拨打异常、频繁拨打或者有客户举报等情况,将会对手机号码进行限制拨打,即使已经进行过实名认证的号码也是如此,恢复手机正常功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机号码实名认证。为什么不用免提?最近,兴龙社区的工作人员只要在办公室,几乎都在打电话通知已接种第一针的居民接种第二针疫苗,范忠明用财务办公室的座机拨打电话的同时还有另一名同事在他邻桌用手机通知:“他和我都在打电话,开免提会互相影响。”另外,范忠明说:“我们打电话通知的居民中,有不少老年人,用免提有杂音,老人家听不清楚。”照片是同事随手拍的
“用座机打电话的时候,一只手要拿听筒,另一只手记录对方信息,还得拨号、挂断,真的忙不过来。当时我想,要是可以把听筒固定住,就可以腾出一只手来写字,打电话的速度也会变得更快。”范忠明手边正好有圈胶带,就用胶带把听筒绑了一下。把听筒固定之后,范忠发现打电话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原本一天只能打150个左右,用了这个办法,每天可以打200多个。”范忠明打电话的这一幕被龙泉街道党政办的严俊德抓拍了下来。“社区工作人员为了通知大家接种疫苗,千奇百怪的招都使出来了,我看着既心疼又想笑,就想记录下来。”严俊德把照片发到了街道和社区的工作群中,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并被大量转发。一张随手拍的照片,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大家都很意外。回到家后范忠明突然收到几十条微信,都在问照片里的人是不是我。范忠明一下就蒙了,他说:“从没想过要‘红’,更不敢想会‘红’,只是一心想要把工作做好,能被这么多人认可,是因为大家在我身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样子。”“群众不理解、被当作骚扰电话、手机卡被冻结、十点以后下班……这些大家都遇到过,我的照片只是一个缩影,每一位在基层奋斗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我们的目标一样,就是希望辖区群众尽快把第二剂疫苗打了。能够为大家带去一点正能量,这个工作就值了。”范忠明说。推荐阅读:3000多大学生收麦子被指作秀网友:连根拔起不懂常识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千名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小麦”的视频,冲上热搜。
网友在点赞该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却有人质疑校方有“作秀”之嫌,并批评部分同学不懂收割常识,将小麦“连根拔起”。
据极目新闻消息,6月15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宣传部一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次收麦是在试验田进行的选种工作,因此不能使用机器。
“有些网友不太熟悉小麦育种的过程,所以产生误解。将小麦连根拔起,一是为了观察小麦根系,二是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该工作人员介绍。
3000多名大一学生收麦子
学校:麦收工作是传统
6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共同在田间割收小麦。据了解,此次全校22个专业、3391名大一学生将全部下地参与。有学生表示,以前没有种过地,这次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一定要珍惜粮食。
该校农学院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工作是该校的传统,参与的大一学生主要负责收麦、脱粒、选种等相关工作。
农学院大一学生辅导员张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学生有“三训”,分别为“工训、农训和军训”,“三夏”麦收工作就是三训之一“农训”的内容。张老师还介绍,今年的农训为期十余天,从6月7日开始到6月18日结束,每个学生轮流参与半天。
学校官网显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也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该校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网友:不懂就要多读书
对于网络上的质疑,不少网友反驳:你在教农业大学做事?
也有网友在线科普:不将整个根部取出,怎么做研究?
还有网友解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隐藏属性”——西北吃吃喝喝大学